铁军之花绽放在中原大地上
———记石武一分部项目经理吴光雄
“岂知俯仰之间有方轨八达之路”,这是苏东坡在留居海南时的感慨。十三年前,一纸西南交大的录取通知书,让一位海南澄迈的青年从天涯海角的家乡来到祖国的西南腹地成都,而随后他的人生便与这个“方轨八达之路”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就是中铁八局二公司石武客专项目一分部经理吴光雄。
刚过而立之年的吴总是地道的海南人,却能说一口流利的四川话,中等个头,椭圆的脸上驾着一副小方框眼镜,言谈举止间显得很是斯文。可是当你知晓他的工作经历后,你会发现斯文随和只是这位年轻项目经理的外在气质,而真正塑造他内心的是他家乡波澜壮阔、浩瀚无垠的大海,正是心中的豪情壮志让他在建设洪流中激流勇进、敢立潮头唱大风。
亮剑荆楚、武广大捷。2001年参加工作的吴光雄,在历经了渝怀铁路、九寨环线、遂渝铁路等项目的历练后,羽翼渐丰,由见习生逐渐成长为一名技术过硬、能力全面的工程师,然而对于他来说,武广客专也许才是真正面临的一次大考。2005年5月,吴总调至武广项目部任总工(后继任项目经理),摆在他面前的这条武广高铁是国家9条客运专线的先期开工项目,设计时速350km/h,开通时速350 km/h,国内既无经验可供借鉴,又无标准可供参考,一切都要“摸着石头过河”。吴总在驻进项目部后,便开始大量收集和查阅国内外有关高速铁路建设的科技成果和研究报告,并积极主动向有关专家和师长请教。在技术攻坚上,吴总尤其注重集思广益,每做一次试验,都要请武广公司、局指高工、监理代表来开“诸葛亮会”,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和智慧。武汉的夏天酷暑难耐,冬天更是滴水成冰,可是吴总却经常带领项目班子成员和其他技术人员上一线值班,当时有一些经验老道的现场领工员敏锐地发现:“凡是吴总来到工地上和大家在一起时,连工人们都干劲更足!”也许此言正好道出一个管理者领头羊的作用。但是历任总工的吴总心里明白,要拿下这样一条世界级的高铁,光靠干劲足是不够的,得有坚实的技术保障,于是吴总总是白天上工地,在督导和规范现场施工的同时,收集一线施工遇到各种问题,晚上则把大家召集起来研究探讨共克难关,将下一步的计划进行“沙盘推演”。就是这样日复一日的默默耕耘,CFG桩、冲击压实、强夯施工、B组填料......一个个难题被攻克,胜利的曙光越来越近,最终做到了“探索工艺,成就标准”。
筑路中原、再展雄风。2008年冬,吴总调任石武客专一分部项目经理,广茂的中原大地上猎猎风起时,也许正叩击着这个海南人的心门,与之内心的旷达豪迈共振齐鸣。这次他面对的是郑武跨机场高速公路特大桥8.9公里的施工任务,其中包括桩基2234根,墩台269个,48+80+48m连续梁2联,Ⅱ型板式无砟轨道17.8单线公里,并横跨国家I级铁路干线京广既有线和南水北调总干渠工程,施工难度之大、安全质量工期的压力可想而知。但是,在吴总的脸上却看不到丝毫的畏难,有的只是战必胜矣的果敢决绝。历经了武广的考验,这位“铁军少将”更多了几分从容与淡定,他的这种气度也影响到了整个团队,技术室的几个年轻人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武广高铁的试验段我们都能扛得下来,区区一座桥还搞不定?”从这句半开玩笑的话中,可见一斑的是吴总带领的这支队伍的集体心态。话虽如此,但实际所面临的困难却是相当艰巨的,“将来和谐号在这条铁路上一秒钟就要跑接近100米,所以测量的精度要求非常高,误差必须控制在0.2毫米以内。”工程部长兼测量主管邓荣的一番话道出了任务的艰巨。这个邓荣可有些来头,他是2010年八局唯一一名代表股份公司参加央企技工测量大赛并斩获银奖的技术能手,在烈日高照的午后、寒风凛冽深夜,都能看到他和测量组兄弟们的身影。当先导段验收通过时,项目聚餐会上,有些微醉的邓荣说道:“当初在武广就听说过试验段有个吴总很不错,可惜当时我在I标,没能遇得上,现在能跟着吴总干,有劲!再累也值!”言语之中流露出了惺惺相惜的恳切。
跨京广铁路连续梁施工时,是最为紧张的时刻,线下的京广铁路每5分钟就通过一趟列车,防护棚处每天的有效作业时间只有短短半小时,为保证质量工期和既有线的安全,吴总和技术人员一起讨论优化施工方案,从施组到施工过程的监控,都做了详实周密的部署,在实施过程中吴总总是盯在一线督促管理人员严格监控,最终“一颗螺丝钉也没有掉到既有线上”,两条连续梁顺利合龙。
在石武线上,八局的队伍比其他参建单位晚进场两个月,为兑现合同工期,石武一分部实行了“三班制”的24小时“车轮大战”,“白加黑、5加2”成了这儿流行的说法。“老实说,我们还好点儿,我们领工员是一对一,而吴总就是一对多了,经常凌晨3、4点或清早5、6点给吴总发信息、打电话,他都是马上回复的。”主任领工员黄明说到。局指党工委副书记唐明在谈到这些情况时也语重心长地说道:“项目经理做到这样,不容易呀!”整个石武一分部全体职工的平均年龄仅26岁,承担的却是一项国家级重点工程。年过花甲的监理单位胡总监阅历丰厚,接触过相当多的项目经理,一年多的交往后他对吴总的评价是:“一个三十出头的小伙儿,带领一帮年轻人在干国家重点工程,而且干得很漂亮,在我看来,小吴就是中!”
正因为如此,269个墩台及两座连续梁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全部屹立在了中原大地上,石武一分部在全线19个参建单位中率先完成无砟轨道底座板施工任务,受到业主贺电嘉奖,京广连续梁处无论是施工工期、安全、质量,还是现场的标准化作业,均受到了建设单位及郑州铁路局各站段配合部门的好评,多次在全线通电嘉奖。跨京广连续梁被评为京广客专河南公司09年度的优质样板工程、无砟轨道先导段被评为石武客专标准化工地。从08年末进场到09年底全年累计完成施工产值2.25亿元,兑现了合同工期,圆满地完成了局指挥部及公司下达的各项生产任务和绩效考核指标。在广茂的中原大地上吴总带领他的团队浇灌绽放了一枝奇葩。
羽扇纶巾、铁骨柔情。吴总有空时爱到项目部各部门的办公室转转,和同事们聊聊天,看到有好的书册就喜欢拿来看看,也许正是腹有诗书的缘故,看到这位“铁军少将”能让人联想起当年三国吴中周郎的“雄姿英发,羽扇纶巾”。在与吴总的交谈中从未听他说起过经历的困难和取得的荣耀,也许这种在艰难困苦面前的从容和在成就荣耀面前的淡定,是经年累月积淀起来的大气和坚强,“一剑江湖路,两心红烛诉,三生浊酒书。”这是吴总的QQ签名,从中品味到的是一个工程人的矢志不渝、些许怅惘和恬淡自适。前不久,吴总刚满两岁的小女儿桐桐由妈妈领着来到项目部,小桐桐咿呀儿语中说得最多的是:“爸爸,抱。”吴总也总是温情地抱着孩子和她玩耍,透过孩子清澈纯真的眼睛能看到的是她对父亲与生俱来的深切依恋,而我们也是从吴总和家人短暂团聚的时光中看到了这位“狼头”似的铁血男儿铁骨柔情的一面。
海南岛,这颗美丽的南海明珠,在战争年代曾名将辈出,作为那片土地上的后生,刚过而立之年的吴光雄已然成为一名“铁军少将”,从优秀见习生到先进生产者、首席职工再到特殊贡献奖获得者,以及多篇论文专著的发表,一步步记录的是他和他的团队勇于进取、乐于奉献的创先争优精神,和用实际行动兑现“让组织放心,为企业添彩”的承诺。